马车就在外面,泥鳅赶着马车等在那里,把这三个人连同孩子塞进去,一行人急匆匆离开二里营,回到伴山村。
直到一个时辰后,负责在二里营收集线索的沈观月和凌波才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此时,那个小丫鬟已经率先招供了。
小丫鬟和那婆子是姑侄,她们是王姨娘买来照顾那个妇人的。
而那个妇人,千真万确就是李婆子在后衙里见过的大姑娘。
她确实是王姨娘的亲侄女,而那个孩子,则是她和崔荣生的。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与崔三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王姨娘的这个侄女名叫王红红,她长得漂亮,原本也能有一门好亲事,可她想像姑姑一样嫁给当官的,哪怕是当姨娘也好过嫁给平头百姓,所以她和家里商量后,便来投奔姑姑,想让姑姑帮她寻门好亲事。
当年,崔荣因为地动而惹上麻烦,他深知自己的上锋是个好色的,恰好王红红投奔而来,他便决定把王红红送给自己的上司。
可是他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地动这件事惊动了梁王,梁王亲自过问,别说是送一个王红红,就是十个王红红,上司也保不住他了。
崔荣受到惩处之后,便被闲置了。
虽说搬出了县衙,可是有庐州崔家送来的银子,崔荣的生活质量没有降低,至少在小门小户出身的王红红看来,姑父依然是富贵加身的官老爷,而姑姑也是衣裳照做,饰照买。
她对姑姑的生活无比艳羡,对姑父也更加仰慕。
仰慕着仰慕着,她就仰慕到姑父床上去了,姑姑知道后,不但没有打她骂她,还带她去银楼,买了两根金簪子。
从那以后,她便成了崔荣不记名的小妾。
她倒是想要记名,可是崔荣还要继续当官,纳了侄女为妾,那就等着被参吧。
再后来,崔荣四下活动,银子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一年之后,终于有了回报,崔荣继续做知县,接手了阜云这个烂摊子。
王红红跟着姑父和姑姑一起来阜云赴任,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竟然有了身孕。
她还是未出嫁的姑娘,这件事当然不能传出去。
于是趁着肚子还没有显怀,她便被送到了二里营,在这里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孩子只比崔九少小一岁,若按排行,他是崔家十少爷。
小丫鬟像竹筒倒豆子,把她知道的事情全都说出来了,坐在一旁的崔三少,脸黑得像锅底。
没有什么,比当众听到自己父亲的风流韵事更尴尬了,更何况这件风流韵事还是那么的不堪,那么的下流。
他的父亲不仅宠妾灭妻,杀嫡抬庶,昏庸无能,他还不知廉耻,枉顾人伦。
崔三少觉得,从今以后,若是有人告诉他,崔荣是个逍遥法外的采花大盗,他都不会吃惊了。
可是这只是开胃小菜。
王红红本就不是意志坚强的人,若说她给姑父怀上孩子时,还抱着幻想,那么当她孤孤单单在这偏僻的小院子里生下孩子,又无名无份过了这么久,她对姑父的那一点点爱慕,早已被时光磨砾得面目全非。
自从她住过来,姑父只来过两次,一次是她住下之后,另一次是在她生下儿子之后,从那以后,姑父便再也没有来过,只是让身边的亲信时常送些东西和银钱过来。
若说她不后悔,那就是自欺欺人了。
她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如果她没有被姑父哄上床,她现在还是清清白白的好姑娘,她有大把的机会嫁个好人家,可现在,没了,全都没了。
因此,当得知那个小丫鬟已经招供时,王红红忽然笑了,是啊,姑父和姑姑全都对不起她,她何必为他们隐瞒。
当赵时晴来审问她时,王红红便毫不迟疑说出了一切。
除了和姑父生孩子这件事,她还说了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上次那个叔伯想要侵占侄子家产的案子,并不是崔荣糊涂乱判那么简单。
在这个案子闹上衙门之前,那家的伯父便来见过崔荣,并且送了一千两银子。
对于一个小地方的知县而言,一千两不是小数目。
当然,这和沿海那些与海盗勾结的官员不能相比,那些官员贪墨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可是对于一个中县的知县来说,送上一千两已经是诚意满满了。
于是这便有了崔荣让那姐姐退亲不嫁做姑婆,以此逼她放弃管理娘家生意的判决。
因为在崔荣看来,这只是一个家财纠纷的小案子,有家族在,有长辈在,即使那对姐弟对此不服,也只能忍气吞声。
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在所有人看来,这件事闹上衙门只是走个过场,最后还是要退回族里,由族中定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