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基大典已过三日,洛长风正式踏上了他的帝王之路。
这几日,洛长风可算是体会到了当皇帝的“乐趣”。
他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在阿依娜和阿依莎的服侍下穿戴整齐,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奏折和会议,听得他头昏脑涨。
“陛下,凉州地域贫瘠,百姓困苦,还需早做打算啊!”
沈墨尘手捧一摞凉州各地方官上达的奏折,站在一旁。
洛长风揉了揉太阳穴,他当然清楚凉州的状况。这地方,要啥没啥,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百姓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也刨不出几个铜板。
他想起历史书上朱元璋的故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在起兵初期,采纳了谋士朱升的建议,提出了著名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最终成就霸业。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洛长风喃喃自语。
“陛下,您说什么?”
赵武在一旁问道。
“哦,没什么,我是在想,咱们现在应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赵武一脸茫然,这几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陛下,此话何意?”
“这个嘛……”
洛长风刚想解释,却见沈墨尘眼中精光一闪,仿佛突然明白了什么。
“陛下!”沈墨尘突然高声说道,打断了洛长风的话,“臣明白了!”
“你明白什么了?”
洛长风一愣,心想这沈墨尘又脑补了什么?
“陛下,‘高筑墙’,意指加固城防,抵御外敌;‘广积粮’,意指积蓄粮草,以备不时之需;‘缓称王’,意指暂时不急于扩张,韬光养晦,积蓄实力!”
沈墨尘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了激情。
“此乃长远之计,上上之策啊!”
赵武和李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和钦佩。
他们虽然不太明白“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具体含义,但沈墨尘的解释却让他们茅塞顿开,心中对洛长风的敬仰之情,又多了几分。
“军师真乃神人也!这‘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啊!”
赵武激动地说道,他那张粗犷的脸上,写满了兴奋。
“是啊,陛下深谋远虑,我等自愧不如!”
李玄也感慨道,他看向洛长风的眼神,更加敬畏了。
洛长风一脸懵,自己不过是随口引用的典故,他居然能解读出这么多东西来?
不过,不得不说,沈墨尘的解读,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咳咳……”洛长风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既然如此,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方针来执行吧!”
“臣等遵旨!”
沈墨尘、赵武、李玄三人齐声应道,声音洪亮,气势如虹。
接下来的日子里,整个凉州都动员了起来,进入了热火朝天的备战状态。
在沈墨尘的统筹安排下,凉州各项事务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他自己亲自下场,负责加固凉州各地的城防,特别是安远、定远等几座重要的城池,更是要重点加固。
他带领工匠和士兵们日夜赶工,修缮城墙,加固城门,建造箭塔,挖掘壕沟。在各地的百姓和士兵们的齐心协力下,一座座坚固的城池拔地而起,成为了抵御外敌的坚强堡垒。
赵武与慕容雪负责招募新兵,训练军队。他们按照洛长风的要求,采用现代化的训练方法,注重体能、队列、战术等方面的训练,使得新兵的战斗力迅速提升。
“弟兄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赵武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彻整个校场。
“咱们长风军,要成为天下最强的军队!”
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震云霄。
在他们的严格训练下,新兵们的进步飞快,很快就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猛的精锐之师。
李玄则负责打造兵器,储备粮草。他带领着工匠们日夜赶工,打造出了一批批精良的兵器。
“将军,这批兵器已经打造完毕,请您过目!”
一名工匠将一把刚刚打造好的长枪递给李玄。
李玄接过长枪,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