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灵玉山庄
要说这当今江湖哪方势力最为显赫,最受人敬重,只怕除灵玉山庄之外就再无他选。
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灵玉山庄的灵,正是灵识、灵力的灵,或者这话应该反过来说,有了灵玉山庄,这天下才知灵识,才会运用灵气。
只从霍泉自身而言,如果没有灵玉山庄,那将不可能会有六扇门七小神捕。他们兄弟七人,如今还不知身处何地。
他们有今日除了靠师父的慧眼识珠,更要靠一本名为《开灵综述》的典籍。
里面记载了修行者要如何开灵识、聚灵气,包括他们的师父在修行灵气之道时都要以此为据。
而此典籍正是来源于灵玉山庄的开庄祖师,即沈展玦的祖父沈灏康。
传闻他是自一部秘籍中得来启发便身体力行地修炼,因不擅武功,当时只觉在修炼后更加精神,身体也更为康健,便写就此书以助世人。
彼时的灵玉山庄以开矿采石为生,没多大名气,这本《灵气修行法》才没掀起什么水花。
后来其子沈松某一日突发奇想将灵气灌注入玉石中,发现能够增强玉石特性,或冷或暖,或硬或软,入于武器可生风雷雨电诸般变化,嵌与防具则可生出冰火土木种种抵抗,即用作日常使用,也可起到美观及安神之效。
始知世间万物皆具灵识。
至此,方成灵玉山庄之名。
沈松在此基础上精进,将此功法分为两部,一部是灵玉山庄门人修行以锻造玉石的《攻玉心法》,从此在灵玉山庄产出的玉石都有了质的飞跃,远近帮派、势力乃至种族国家,都风闻而来与之交易。
另一部《开灵综述》被其带动,很快也闻名天下。
可如此技艺,难免遭人觊觎。
因而,两任庄主共同定下了“绝不介入江湖恩怨”的规矩,树立在商言商的中立形象,既得江湖朝堂的尊重,也可保全自己绝不卷入任何一方的纷争。
他的师父和兄弟们都说沈老庄主慧眼识珠,有兼济天下之心方形成如今的修灵盛况,但对霍泉而言,沈松沈庄主才是他最最尊敬的人。
单看老庄主因病仓促而逝,其子沈松弱冠出头的年纪便独自挑起大梁,令灵玉山庄不显丝毫颓势,反倒还能蒸蒸日上,便足见这位沈庄主的本事能耐。
更别提他本就出身景州,听闻多少沈松沈庄主在多方势力中纵横捭阖的故事,他那仅凭言语即化解水火不容的两方势力震撼了当时霍泉幼小的心灵。
这一件件,都在小小的霍泉心中布下一颗以诚待人广结善缘的种子扎根发芽。
在六扇门中无数个难熬的夜里支撑着他。
他和灵玉山庄没有过交集,却又感觉那么熟悉和亲切。
所以当他面对沈展玦这样一个出身灵玉山庄的嫌疑人时,他迷茫了。
沉思许久,他凝视着沈展玦给他倒的茶汤,忽而看清茶面上自己的倒影——他几乎都要认不出自己来了。
这是因为一连几日调查的憔悴吗?
似乎并不是。
他自幼崇敬灵玉山庄,崇敬灵玉山庄的两任庄主,在六扇门学艺时便常想着要待自己创出名堂后前往山庄拜访,却没想到灵玉山庄突然传出沈松庄主因病而逝的消息。
无缘与心中敬仰之人相见固是令人怅然,但以霍泉的敏锐,他更疑心这背后另有隐情。
怎会这么巧,在灵玉山庄如日中天时,前后两位庄主都因病而逝,而在此之前没有一点消息?
可是六扇门内却并没有要对此开展调查的意思。
他也只好自己想办法。
是以当知道辽东恶虎逃到景州时,他便果断争取到了这次机会。
怎知来到以后却有了一丝近乡情怯。
一方面是不敢触碰沈家旧事,怕勾起往事令人神伤。
另一方面则是沈展玦师承当世修灵高人,学成归来没有继承山庄将其光大之意,反而甘为人卒,加入其姑父神龙帮,为其扫清建立联盟的障碍,以神龙盟表少爷的身份在江湖中声名鹊起。
这令不少对他有期望的人不满其贪图安逸,背弃祖宗,霍泉亦是其中一员。
如此背景之下,他务求尽快破案,却全没想到自己失了那份以诚待人的初心,后知后觉自己是在意气用事。
如今想明白后,他心中烦闷、对沈展玦的偏见以及因过度关心而起的顾忌通通消散而去。
忽然他呼出一口气又喝了一声,引得旁人纷纷像看疯子一样斜眼来看。
但他全不在意,因他将要做回自己。
他腹诽沈展玦或许是没有继承其父远大志向,自己又何尝不是从名不见经传的时候走到如今?
来日方长,只要有心又何必以前人的标准去要求其子孙?
而他霍泉仅仅通过表面便去料断一个人,何其肤浅!
“哈!以真心换真心!”
这才是他霍泉的拿手好戏。
以一颗真诚的心才能知悉别人的真实心意,也才配去认识心中敬仰的英雄。
他将杯中清茶一饮而尽,随即展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这是他来到景州后最开心的一回。
茶虽凉,但他胸膛却燃起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