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摇摇头。
这种场合,表态要讲究方式方法。
太直白反而适得其反。
继续答题。
第三题是最难的:
"
《春秋》书法,微而显,婉而着。
试论其义,并举例说明。
"
这题不但要考验对《春秋》的理解,还要能举例论证。
更重要的是,《春秋》的书法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智慧的体现。
林焱胸有成竹,写道:
"
春秋之法,其义深矣。
微而显者,见微知着也;婉而着者,含蓄尽致也。
如隐公元年公子翱帅师伐讙一语,表面记事,实则示警。。。"
他举的这个例子很有讲究。
这是在说明如何委婉地表达政治立场。
点到即止,不必说透。
写完这些,他又留意到考官的反应。
果然,有几个考官的目光在他的答卷上停留了很久。
这时,忽然有考生被发现夹带。
但奇怪的是,那些小抄上写的不是考题答案,而是一些人事任免的消息。
"
查!"
主考官雷霆震怒。
林焱看在眼里,暗自摇头。
这是有人想趁机传递消息啊。
但在这种时候玩这种把戏,未免太过愚蠢。
继续答题。
第四题很有意思:
"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试论其义,并论今日吏治之弊。
"
这题直接把经义和现实结合起来,而且指向性很强。
林焱提笔写道: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古人重以身作则,正以此也。
今日吏治之弊,根源何在?正在于身不正也。
官不修己,焉能服人?吏不率先,焉能令行?"
这段话看似在讲道理,实则句句都在点当前的官场积弊。
但又不是简单的指责,而是从根本上分析问题。
正写到关键处,忽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有言官在朝上激烈弹劾,说发现了更多科场舞弊的证据。
考场内一片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