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泽村是一个大山里的乡村,交通极其不便。离这个村落最近的村庄仅仅五里地,山路十八弯,光是步行便要消耗半个时辰以上。
村民常年就是耕种一些简单的作物,以及搂去一些山货为主,带到镇上前去换钱。亦或者以物换物换取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盐巴,麻布之类。
村内有一郭氏家族,在耕作之余,便是为村中父老打制一些农具,或者是将损坏的爬犁锄头修理一番。
郭家三代打铁,耕作算是小有积蓄,郭志松的父亲郭大强算是稍微有些文化,读过一年的私塾,便给郭志松取了这个名字。
郭柳氏是个哑女,不会说话。但是能听到声音,早年间一路乞讨来到这行泽村。
被郭志松的亲爹郭大强一碗饭救活,后来收为养女。
在一众乡贤的见证之下,郭志松迎娶郭柳氏为妻,人们问起她的名字之时。郭柳氏便是手指村边的一棵柳树,人们便叫她柳氏,后嫁给郭志松之时便是称呼她为郭柳氏。
夫妇二人育有三子,即:“郭小强,郭小野,郭小衷。”
郭小强的爷爷死的早,郭志松也没什么文化一开始图个好养活,取名简单粗暴。
老大郭一狗,老二郭二狗,老三郭三狗。
后来村中的乡贤李瀚察o多岁时从州城官衙告老还乡,见村中孩童皆是无书可读。便是自己掏出大部分养廉银,筹建学堂教村内孩童识字读书。
几乎给所有孩子都单独起了大名,郭家三兄弟这才有了新名字。
老大郭小强读书时间短也就一月有余,识字不足o。写字就会写个自己的名字,能识得个一二三四五等等。
家中当时的农活比较多,农具打制的活也比较多,甚至还喂着不少的猪和鸡。
郭小强见“大”和“娘”太过辛苦便是自主的帮助家中分担一些粗活,小强和小衷也有过教小强识字的念头,当时由于太忙就常常搁置下来。
老二老三皆是读的久一些,识的字多一些。
其中郭小衷最为厉害,去参加过三次州试可惜都没考上,只得一个秀才名号。但这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人物,李瀚察每次提起此事便是笑得合不拢嘴。
然后就没有然后啦,三次不举对郭小衷打击太大。常常穿一长袍于村内行走,什么都要比较一番,自身功名未得,与村中之人聊起天来便是一阵的“之乎者也!”
这一系列的行为亦使得村中之人十分反感,这令郭父十分愤怒。
在郭父的一阵呵护之下,郭小衷这才对郭父百依百顺。
李瀚察评价过郭家三兄弟说道:
“这小强啊!虽然很多时候不爱说话,行为木讷。便如这牛,勤勤恳恳。”
“这小野啊!做事不寻常理,路子野。便如这狐,狡猾无比。”
提到三子郭小衷之时便是一阵叹息:“好苗子哎!可惜了,终究是一条守家犬。”
三子后来在郭父的一番调教之下,大儿子体格健硕,种地打铁皆是一把好手。练的一身腱子肉,在一众同龄人里,甚至是一些上了年岁的人里气力都是数一数二的。
郭小强长相一般,浓眉大眼,脸若圆盘,身高五尺四寸左右(。性格较为沉稳,不善与人交流,只有与几位要好的朋友和亲人才能说上话来。
郭志松与郭小强说话之时,便是经常吐槽这件事情。
平时和别人说话便是一个“嗯!”或“啊!”。
高兴起来之时和自己多说几个字;
“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