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重生八零,带崽离婚再高嫁 > 第35章 他就是那个她在外面的野男人(第2页)

第35章 他就是那个她在外面的野男人(第2页)

阿森这几天都在县委大院刷白墙写培训的宣传广告字,认得魏承安是上边来的军官,他有些局促的站起来,揪着衣角低着头说,“不用了不用了,我老婆做的有,回家吃就行。”

魏承安哪能就这么放阿森走,他不为自己也得为池音多多想,她铁了心在沿河县创业立足,多交几个老实厚道的朋友对她终究没有坏处。

王淑芬也满脸笑意的劝,“没事的阿森,不用不好意思,这才五点钟呢,回家还早着呢,都到家门了哪有让你走的道理。”

池音换了件淡红衬衫和灰裤子,袖口微微卷起,显得简约干练,她笑着说,“阿森哥,你都到我家门口了,要是不留下就显得生分了。”

魏承安看了眼手腕上的手表,“下午我就跟赵师傅打过招呼,这会该到了。”

正说着赵建国脚蹬二八大杠出现在巷子口,快到院门口,他脚尖点地停了下来,“哟,都在呢!你们真要下馆子啊?我活这把岁数,还从未下过馆子呢!今天托你们年轻人的福了!”

阿森有些别扭说,“你们一大家子,我一个送货的外人去蹭吃蹭喝,这不太合适吧。”

赵建国把二八大杠停在池音家院子里,走过去揽住阿森的肩膀,“客气啥啊,走走走,我听你们工头说你可能喝了,今晚陪我老头子喝两杯。”

赵建国为人热情,讲话时眼睛里透着股热乎劲,阿森实在是推脱不过,被赵建国揽着朝院外走。

昔昔和莞莞蹲在地上玩抓石头,见大人走了,马上松开石头蹦蹦跳跳的跟上去。

池音最后一个出门,上了锁,她快步跟上王淑芬,很自然地挽着王淑芬的胳膊。

前两年沿河县一次大暴雨引来了洪水,好些老百姓的土地都被淹了,老李家屋后的那块地地面塌陷,非但没有退水还形成了火口塘,粮食种不了,他心里憋屈,跑去县委大院闹,值班同志给他出了个往里面撒鱼苗的主意。

老李回家就照做,家里有什么料他都往鱼塘里撒,鱼是越长越好了,可销售成了问题,八十年代普通人家才勉强吃饱饭,吃肉也多挑肥猪肉解馋,谁会想着买鱼啊。

老李又愁得不行,再次跑去县委大院闹,正巧在大院门口碰上了魏承安,魏承安听了全因后果,又问他厨艺怎么样,最后给出鱼卖不出去改开餐馆的模式。

三天过去了,恰好,今天魏承安请客下馆子,就选了老李家新开的餐馆。

老李家和池音新租的房子,就只隔着一条巷子,说是餐馆,实际就在自家院子里多摆了几张桌子板凳,不过门口那张两百厘米长宽,用大红毛笔写的“正宗滇菜,老李吃鱼”特别显目。

池音远远瞧见那招牌,心里就在琢磨,过阵子她开裁缝铺也得搞个抓眼球的招牌来。

吴仁早早按照魏承安的交代,下班就赶往老李家订好了餐,有酸笋煮鱼,臭豆腐煮鱼,柠檬江鳅,随着人员到齐,老李一锅锅香喷喷的端上来,馋得昔昔和莞莞围着桌子只吞口水。

不过都是酸辣口味,池音担心孩子吃了闹肚子,又让老李做了道酸木瓜焖鱼。

六个大人围在一张木桌,池音把昔昔和莞莞拉去边上坐小板凳吃,魏承安却将昔昔捞到自己膝盖上,对池音说,“莞莞能自己吃,你带着她,我来喂昔昔。”

昔昔坐在魏承安腿上,魏承安仔细挑出鱼刺,昔昔吃一口,他吃一口。

莞莞两岁就会自己吃饭了,用筷子用的麻溜,池音把挑完鱼刺的肉放入米饭里,莞莞吭哧吭哧能吃一小碗。

当然孩子能这么能吃,都得益于老李的厨艺,据老李自己说他年轻时专门做农村流水席的,十里八乡哪里有红白喜事都上门做席面。

一桌子人聊着老李的厨艺,劝他耐心做下去,好厨艺不怕巷子深。

聊完老李又聊阿森,池音把吃饱的两孩子带去洗手,返回时听到赵建国叹口气,“听你们工头说你手艺是有的,甚至几个工人里就你样样会,就是家里有个体弱的媳妇,不能正常接活也不能离家太久,不然他都给你安排到南益市了。”

阿森原本是个孤儿,早年到沿河县上门做女婿,后来丈母娘老丈人相继死去,连媳妇也体弱一年不如一年,像阿森这种对入赘家庭不离不弃的男人还真难找,大家都在帮他出主意,看看怎么才把这苦日子过好点。

魏承安问,“你有几个孩子了?媳妇现在是在家中看孩子吗?”

阿森摇头,“前两年怀过一个,但孩子三月了才发现怀错了位置,人流后我媳妇身子骨就差了。”

王淑芬重重叹口气,“你媳妇跟我一样命苦啊,我年轻时也是坏孩子怀错位置,后来身子骨越来越差,热爱的缝纫技术也不得不放下了。”

吴仁惊呼,“池音妹子!你天天都得去培训,不如让阿森媳妇来帮你看孩子啊?”

魏承安点头,“这主意行!她学成后也得忙,一日三餐,外加照看昔昔和莞莞,一个月给八块钱的劳务费。”

说完了魏承安抬头,对上了池音的眼睛,语气温柔的问,“你觉得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