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科举并不涉及这些学问,因此他只能长期处于屡试不第的秀才境地。
后金军队使他的生活四处飘零,最终家中饥饿致死,仅剩下他与十三岁的妹妹相依为命。
他也明白这样的状况没有前途,终有一天难免饿死街头。
这时,杜寒告诉他加入军户能吃饱饭,于是他就加入了右百户所成为了军户一员。
杜寒给予王函的工作安排让他十分开心。
与其他在衙门当差的小官相比,自己的工作内容似乎相差无几。
刚进入军户就得到了如此好的岗位,这让王函倍感满足。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他如今也算作右百户所管理层的一员了。
右百户所的全体成员不分年龄性别,皆被集合在一起。
杜寒在场宣布,今后粮食配给不再以官职而按人数进行分配:男性劳动力每月三十七斤半粮食,女性劳动力和老弱者每月三十二斤半,儿童无论男女一律三十五斤。
将来若情况有所改善,会再探讨更佳分配方式。
不过杜寒强调,任何家庭不得私自储存粮食物资,一旦发现则依军法治罪!
起初人群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欢呼声,无人表示异议。
不是大家觉悟特别高,而是每个家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现有的粮草完全是杜寒通过手段从曹变蛟处得来的,他要如何分发大家也不敢反对。
按照当时人们的观念,这粮草本就属于杜寒所有,现在他肯拿出来分给所有人,大家都感激不已又哪会管具体怎么分。
现在大家心中终于有了安定,尽管不确定到底能分到多少,至少不用担心饿死。
“多谢百户!”
“百户真是好心肠啊……”
“末将甘愿为百户赴汤蹈火,献出全部忠诚!”
人们纷纷跪倒在杜寒面前,不少人已经是泪流满面。
对杜寒来说,这样的反应非常满意——恩情不在大小,在于是否能满足需求。
眼下这些人最需要的显然不是财富,而是稳定的生活保障。
他们所需的是一种全家都能得到安全保护的信心。
下一步,就是要给他们营造出这种安全感,这样自然而然就会生成一种归属感。
只要做到这一步,自己便真正成了他们的唯一靠山,无可取代。
杜寒此时终于深刻体会到了左良玉、祖大寿等人为何敢肆意妄为。
拥有这种真正的掌控力,才是刀在手下的真实感受!
乘胜追击,杜寒接着又布置了其他安排:从青壮年里挑选出了五十六名擅长骑马之人分成两队分别由庞宇与王鹏指挥;另外选拔出了一百二十五名士兵组成步兵,分五小队交由陈喏、林易、周士贤、李源华、袁晓带领。
李政作为副百户担任杜寒副手,在他不在时代行指挥职责。
那些未编入战斗队伍的人员同样有所安排:男人们组建一支部队,由许铁匠主管,妇孺组成立另一队,由已故许常青遗孀许娘子领导。
看到众人虽乱成一团排队的场景,杜寒心底很是得意,自己的基本格局今日总算搭建起来。
至于骑兵的装备齐全方面,前几天几个夜巡把各自战马奉献出来当作股份投入部队使用,这才勉强让五十人都配备上战马。
骑兵们装备精良,一站立马气场不同:长刀、顺刀、狼牙棒、破甲锤、骑弓、骑兵盾,还有锁子甲与头盔等应有尽有。
按如今的标准衡量,堪称轻骑兵中的精英部队。
这些装备全是从黄台吉那边缴获而来,不得不夸赞一下这小子亲自统领的正白旗骑兵,装备当真出色。
不过他们盔顶那高挑的小白缨子看着实在碍眼,活像个避雷针似的,杜寒干脆让许铁匠带着人把这些统统截短,并把原本的白缨改染成红色。
相比之下,步兵的状况则要惨淡得多:既没有制式服装,也没有像样的武器和铠甲,更不用提弓箭之类的配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