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还是随同周通事押送至宁远,今儿轮到他自己独自一人,尚不清楚金启宗具体考虑。
“周通事已赴松山。
明日清晨出发即可,我听闻你还收纳了不少军人世家?”
金启璁仿佛不愿多谈及周通事的相关事务,旋即换了话题说道。
“确有此事禀告通判大人,右百户所辖内大量军产户虽久居右屯卫所,但早年右百户区域已被建奴侵占,然朝廷未撤销该设置。
这些世代兵民长期追随小官左右活动,部分流落百姓亦主动寻求加入军籍。
小官感佩这些平民爱国之心热烈恳切,遂将其吸纳归置麾下听命。”
杜寒言辞铿锵,显得极为大义凛然,一副急公好义的模样:“不过请通判放心,杜寒心里有数。
我手下的军户不过百余家,绝不敢越雷池半步。”
“你能接纳这些流民,总比让他们落入建奴之手要好。
若是各处卫所都能像你这样替朝廷着想,又怎会弄得如此不堪?”
金启倧当然心知肚明这背后的利害关系,然而杜寒的这种做法对他也有利,便勉励了对方一番。
沉思片刻之后,金启也长叹了一口气:
“唉,辽东百姓四处流散,你们这些军户也不例外地饱受颠沛之苦。
如今你的百户所已然失去了实地,还管什么规矩不规矩?收留多些也就多些吧。
他们终究都是朝廷的军户,留于你这儿还能有些用途。”
听闻金启
大明是个事事都多部门插手的朝代,着实有些特别。
真正触动金启倧的,是杜寒那句收尾之言。
此刻,他对建奴的担忧已达顶点,甚至忧虑次日清晨醒来,便能看到建奴已经兵临城下。
作为直面建奴的前哨,金启倧肩负着数十万石粮草的安全重任,手下却仅仅千余人可调动。
这重担让他倍感压迫。
他曾多次提议分散右屯的粮草储备,却迟迟得不到上头的回复,令他夜不能寐。
如今杜寒着手训练当地军户,总算是为右屯增添了一丝力量。
沉吟片刻,金启倧终于开口问道:“你有多少人可用?”
“目前百余人左右,不过若通判允许,卑职愿意多加操练,这些人不列入右百户所编籍,以寄籍民身份存在。”
见金启jong有所松动,杜寒顺势提出自己的私心:只要能够借助义兵名义扩充势力,便能获取更多资源。
金启
凝望蓝天之上飘浮的白云,杜寒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连呼吸的空气似乎都带着甜蜜。
这个毫无杂质的时代果然也有它的魅力所在。
就在这一刹那,他明白自己已经彻底融入了这个时代的大浪之中。
回到驻地后,杨林青急匆匆来报,说发芽的大麦已经准备就绪,询问接下来如何处理。
杜寒看了看天色尚早,决定立刻尝试酿造啤酒。
毕竟曹变蛟给了这么多粮食,要是拖延太久拿不出成果,未免有些不好交代。
不论是要酿造两斤还是两吨,步骤总归是一致的,更何况在他过去生活的年代,许多人都能亲手酿制啤酒和葡萄酒,这并不算什么复杂的技艺。
至于最终的口味,杜寒压根没有担心。
曹变蛟又何曾尝过啤酒,不管给出什么样的味道,他大概都会以为这就是啤酒的味道。
作为百户长,杜寒也算享受了一把被伺候的感觉,他指挥许家娘子安排了一些妇女过来帮忙,自己悠然踱步,指点工作进程。
那些负责粗活的女人果真动作敏捷,没多久就把袋装大麦芽磨成了碎屑。
另一边,一些妇女忙着清理大量陶制酒坛。
由于时代局限,玻璃器皿根本见不到,杜寒也只能用这些陶坛子凑合着用了。
至于使用效果如何,心里其实也没底儿。
要知道,以往他在闲暇时试验酿酒,采用的可是带阀门的专业大型玻璃容器。
很快,空地上搭建好了临时锅灶,搬来了几口大铁锅。
“寒哥,饭麦都磨好啦,下一步怎么做呢?”
杜寒正闭目养神之际,杨林青跑了过来继续请示工作进展。
“开始煮麦芽糖。”
杜寒说着站起身朝那些大锅走去。
小姑娘疑惑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