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 > 第24章 汉家儿女(第2页)

第24章 汉家儿女(第2页)

那些小兵这才发现筐中的内容,个个震惊异常,对杜寒等人的眼神由漠视转变为钦佩。

毕竟,在辽东作战的将士都清楚,得到建奴首级实属不易。

而今杜寒一次就带来了数大筐,给他们造成了莫大的震撼。

“没发生大战,这是我和几位兄弟亲手斩下的。”

杜寒话毕指向曹变蛟和王鹏,二人立时昂起头,挺胸凸肚,满脸骄傲。

“真……真的如此吗?这怎么可能……”

小旗官结结巴巴地说不出完整的话。

在他看来,这几个人不可能创下这般功劳。

但瞧眼前诸人的姿态,也不像在胡言乱语。

再者说,若右屯和宁远附近真的有一场大战,他也绝对不会全然不知情。

“这怎会有假,总共八十五颗首级,都是实打实的建奴,还有详细情报要呈送袁兵备查看。”

杜寒语气坚定,毫无退缩之意。

如此气概让小旗官顿感卑微,赶紧放低姿态:

“杜百户恕罪,小的是有眼无珠,万望杜百户大人大量,不予计较。

小的现在就安排人为您带路进城。”

小旗官满脸堆笑,躬身将先前接过杜寒的腰牌慎重奉还,再无一丝傲慢神态。

这位小旗官并不愚钝,长期在辽东战场浸染,深知如此多建奴首级意味着巨大功勋。

眼前的小小百户很快便会扶摇直上,断不可轻易得罪,还需寻找机会多多讨好,或可成为日后依靠。

当杜寒接过腰牌后,小旗官转过身,指着一名手下吩咐道:“你!赶紧去告知袁兵备,就说右屯杜百户带着八十五颗建奴首级前来宁远献捷!”

“是!”

那士兵高声应答后放下长矛,转身便跑。

“回来!”

就在士兵迈出几步时,小旗官又将其叫回,并正色补充道,“是真奴首级,一共八十五颗,全是货真价实的真奴!”

“哎哎……卑职明白,明白得很……”

这士兵连忙连连点头,随即跑向城内,一边跑一边举着手大喊:“报……捷……右屯杜百户带着八十五颗真奴首级前来献捷!全……是……真……奴……”

喊声拖得高且悠长。

那名小兵边奔跑边大声宣告,偶尔还会停下,双手作喇叭形对四周吆喝,引来众多路人驻足围观。

等到人们听清其喊的内容后,个个面露喜色。

待杜寒一行牵马进城门时,人群中顿时掀起一阵热潮。

自从老奴率十三副甲胄起事算起,建奴之乱至今已历三十五年,即便从老奴公开与明朝为敌开始计,建奴也在辽东肆虐了整整七年。

这些年里,因李成梁蓄意纵寇谋私,使得建奴势力日渐强盛,手段日益残暴,辽东百姓死于建奴屠刀下的不计其数。

几乎家家户户都与这留着猪尾辫的蛮夷结下了深仇大恨。

所以,当他们目睹那些顶着猪尾巴辫子的头颅时,愤怒的情绪被瞬间点燃,纷纷对这些首级怒骂不止,更有不少人眼中噙满了泪水。

要不是一些士兵在维持秩序,恐怕这些首级早已被抢夺一空当成球踢了。

街道上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杜寒等人慢慢牵马穿行其中,不时向欢呼的人群挥挥手,如此英雄凯旋的感受是他前世从未体会过的。

不得不承认,被人欢呼拥戴的感觉确实令人陶醉,也难怪有人会在这无尽欢呼中迷失自我。

现今,宁远已是明军在辽东的关键据点,其重要性完全源自孙承宗所制定的辽东战略。

自孙承宗就任辽东经略以来,他确定了一套步步为营的绞杀方略,每年耗费银饷高达六百万两有余,表面上将兵力由几万扩充至十几万,在辽东筑起一条长长的防线。

同时将自己的北翼防线依托于蒙古各部落。

最近几日来,杜寒也曾认真思索过孙承宗的战略部署。

在他看来,如果明军无法出击广宁以切断建奴补给线,那么建奴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退自如,而这条满是漏洞的防线,自然无法达成全面防御之效。

即便孙承宗不断增兵,但相比起他在各地分散布防的龟缩策略,兵力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像右屯这样位于最前沿的地方,储存有五十几万石粮草,防守人员却仅仅千余人。

若是说得难听些,若建奴来袭,保住这些粮食不受损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而每年投入的六百多万两白银究竟花在何处,实在是令人疑惑。

然而,世上不存在毫无缺憾的完美战略,只有利益与弊端之间的权衡取舍。

孙承宗的战略虽说并不尽善尽美,但却确实对建奴施加了巨大压力。

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趁着熊廷弼被弹劾返回故里的时机,老奴发起了辽沈之战,迅速攻陷辽阳与沈阳两大重镇,短短一年时间便将辽河以东纳入囊中,就此奠定了建奴崛起的基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