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多虑了,我不信这事!”
杨士奇笑着:“我对太子爷太了解了,他不会做这种事!”
“哦?”
皇帝眯着眼看他。
“若我要改立老二或老三为太子,你觉得我会挑谁?”朱棣问他。
“太子!”
“好!”朱棣笑了笑:“那我再问你,若老四回来,我该不该立他为太子?”
杨士奇心里一紧。
皇上这话什么意思?
难道那家伙真回来了?!
这问题简直是个坑。
杨士奇不敢轻易作答。
但他觉得,皇上对老四相当重视。
他是永乐年间的官。
不过他也知道靖难那段事,那家伙,太可怕了。
他是皇上的得力助手。
当年跟着皇上拼过命,打过仗!
这样的才干,这样的人物。
朱棣怎能不看重?
更何况。
这个朱高烨还是朱棣的亲儿子。
要不是朱高烨走掉,太子的位置还不一定归谁。
杨士奇有些纠结了,也有点为难。
不管怎么说,此时此刻,怎么回话都挺危险!
朱棣瞧着杨士奇,冷声说道:“怎么,这话不敢讲?”
杨士奇坦然跪在地上,直言道:“臣确实不敢言。”
朱棣眯着眼看他,语气冰冷:“哦?那看来你是茅厕里的石头喽,又臭又硬。”
杨士奇垂首跪着,一句话没回,朱棣骂完后便不再理他。后来杨士奇病逝,说到太子的事,他也只敢稍作建议,不敢多言。
这与解缙完全不同,解缙最后因管得太多、知道得太多而遭遇不幸。简单来说,他就像杨修一样,该问不该问的都要问,该管不该管的都要插手。
杨士奇则不然,他既聪慧又有分寸,因此有好结果也算合情合理。这时,一名锦衣卫走近,朱棣扫了一眼,摆摆手示意他走开:“今日不需送饭了。”
杨士奇叩谢后退出大殿。
朱棣望着他的背影喃喃自语:“真是个倔老头子,朕不过问个事而已,为何如此麻烦?”他转向锦衣卫:“说吧,何事?”
锦衣卫禀报:“太子殿下和太孙近日去了燕王府,而燕王府……一夜之间竟多了几位绝顶高手,实力难以估量。”
朱棣略一思索,笑着回应:“哼,他可是朕的儿子,一个有趣的人,有高手相伴再正常不过。朕身边的鬼面将军,也是他安排的。”
锦衣卫接着道:“还有一事,那有趣的人如今正在府中炼制丹药。”
朱棣顿时一愣:“什么?他何时学会这一套?”
回忆起当年,朱高烨只会召唤鬼魂、绘制符咒,而今竟能炼药?
“莫非是他十年前修炼的仙术所致,连炼药之法都掌握了?”朱棣感到惊讶,呼吸也加重了。
“真乃奇才,真是奇才!”他笑着夸赞,随即瞪了锦衣卫一眼:“今后不准再唤他‘活宝’,听着刺耳,从今日起,封他为燕王殿下,以后便是燕王府之主。”
朱棣觉得“燕王”与“活宝”的谐音令人忍俊不禁,但未多想,只是深深吸了口气:“朕打算亲自去一趟燕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