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承推开门出来时,吴氏还守在门口没有走,她往里头瞧一眼,低声道:“睡了?”
“睡了。”
魏承给罐罐擦药酒时,这小娃就一边眼泪含眼圈一边小声抽噎道:“哥哥,罐罐有一点点疼。”
没一会儿功夫,罐罐的小手就紧握着魏承衣角睡了过去。
吴氏叹息一声道:“时候不早了,你快些随夫子去私塾吧,我在这儿看着他,等他醒来带他去找你们爷俩。”
魏承想了想道:“那便麻烦师娘了。”
“哪里说得上麻烦,师娘早都当你们是自个儿的孩子。”
吴氏轻手轻脚推开门进了屋,魏承守在门口一会儿,还是提着书箱随诸葛秀才去了徽林私塾。
路上,诸葛秀才抽背了魏承昨日所学诗篇典故,见他对答如流,便点了点头,又道:“上次的诗集会办的不好,县公只坐了一会儿就离了席,明日几大私塾又于寒山寺又约了一场诗会,你今晚回去将字好生练着,《诗集百篇》要背熟背透,到时候也一道同师兄们去。”
魏承忙道:“诶,学生记着了。”
诸葛秀才又看他一眼,拍拍他的肩膀,温声道:“魏承,你也不必太拘着自个儿,这世间有几人启蒙不足半年就能提笔写字,出口成章?夫子对你日益严苛,也是想让你厚积薄发,学有所成,早些下场对你百利而无一害。”
魏承如今已经不是对科举一知半解的无知孩童了,早在启蒙时背读《幼学琼林》,夫子便给他细致讲过《文臣》《科第》篇。
他问道:“那夫子认为学子再学几年才有本事下场考童生试?”
诸葛秀才沉吟一会儿,没说几年,只道:“童试有县试,府试,一年一次,院试则是三年两次,若无大事,此规矩便不会变动。你背书夫子向来是不愁的,你的字只要日日勤加练习,不仅不会出错还会非常出彩,剩下的便是作文章,五言六韵,经赋策论也是要学。”
魏承听着听着便有些紧张和焦急,这么一说,他如今只学了些皮毛,只沾了科考内容的边边儿。
诸葛秀才也看出他的紧迫,劝慰道:“不必慌张,夫子又不是让你明年就和师兄们一道下场。”
“明日起,为师便先教你作诗。”
诸葛秀才又一顿:“夫子先前嘱咐你的话也莫要忘了。”
待魏承坐在书室里,看到孙览师兄捧着书恭敬上前问夫子问题时,他忽然福至心灵想明白了夫子的嘱咐。
考童生试第一场便是县试,县试由县令主持,儒学署教官监试……
夫子又让他回去好生练字背诗,是不是想让他能早早入了孙县令的眼呢?
魏承稳了稳心神,双手捧着书本与师兄们一道朗声读背起来。
下学时,魏承唤住瘦了一圈的李行谦:“李师兄,请留步。”
李行谦回头看他一眼,脸色有点发白,倦倦道:“魏师弟,有事?”
魏承上下打量他一圈,道:“听闻孙师兄说你生了一场病,眼下怎么觉得你还没好利索就来私塾了。”
李行谦哎了声,一副有苦难言的模样:“平日里装病不上学装的有些过了,眼下真不舒坦,我爹娘兄长反倒不信我了。”
一旁的书童小声道:“架不住少爷平日一个月装病二十日,这也不怪老爷夫人不信啊。”
李行谦看一眼书童,又对魏承苦了苦脸:“瞧瞧,瞧瞧,连我一道长大的书童都不信我!”
魏承笑道:“李师兄,若是真不舒坦也别强撑着,你这休养不好也听不进书,岂不是遭了两遍罪。”
李行谦又哎一声,揉揉腹部:“熬吧,等来年县试我考个白卷回来,我爹娘祖母想来也不会再逼我读书了。”
他又看向魏承:“这都六七月份了,你学得这样好,你明年可要和师兄们一道下场?”
魏承摇摇头:“我不过是学个皮毛,比不上师兄们学问深。”
说着他将一个木匣子送到李行谦身后书童手上,道:“李师兄,您赠予的那对羊豪我收着了,这剩下的我万万不能收,无论是李老夫人还是你的好意我和弟弟都心领了。”
李行谦还想说什么,就见着他家的马车已经到了院门,相处这些时日也算是知晓了魏承的性情,道:“成,那银两是我祖母给你们准备的,我拿回去给她便是。”
。
罐罐今日受了伤便没去陈老童生那学珠算。
魏承只是从私塾离开后去告诉陈老爷子一声,可没敢带罐罐亲自去告假,这陈老童生更是疼惜罐罐,若是见到罐罐腿上脸上的伤,怕是要和佟镖头闹不愉快。
大家都是一心为了罐罐,这事除了那个讨打的小汉子,谁都没什么错。
魏承没直接带罐罐回家,先去布行买了几块颜色鲜艳的料子,又带着他去前街摊贩那儿买了个两块黏米面儿的长条糖糕。
一块是枣子糕,一块是红豆糕。
罐罐坐在板车上一手拿一个,小腿摇晃着,一边吃一边咿呀咿呀的哼歌。
也不知道是和涣哥儿还是溪哥儿学的。
“哥哥,我们今晚吃小鸡吗?”
魏承赶着驴车道:“今儿哥哥给你炖鸡汤喝。”
罐罐咬一口枣子糕,乌拉乌拉道:“罐罐还想吃辣辣的兔兔肉!”
“那不成。”魏承道,“你身上的伤还没好,可吃不得辣。”
又道:“等回了家,喂过鸡群和驴子,哥哥带你上山去采蕨菜,到时候给你做个爽口的凉拌菜。”
小娃精力多,就算是受了伤也不愿意在家里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