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42章 病传 第四十二(第1页)

第42章 病传 第四十二(第1页)

一、古文:

(一)灵枢第章病传第四十二

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歧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黄帝曰:此乃所谓守一勿失,万物毕者也。今余已闻阴阳之要,虚实之理,倾移之过,可治之属,愿闻病之变化,淫传绝败而不可治者,可得闻乎?歧伯曰:要乎哉问也,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着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黄帝曰:何谓日醒?歧伯曰: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黄帝曰:何谓夜瞑?歧伯曰:喑乎其无声,漠乎其无形,折毛理,正气横倾,淫邪泮衍,血脉传溜,大气入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黄帝曰:大气入藏,奈何?歧伯曰:病先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先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病先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蚤食。

病先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病先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

病先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病先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

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藏及二、三、四藏者,乃可刺也。

(二)白话文:

黄帝说:我从先生这里学到了九针之术,也私下里阅览了各种医方,其中有导引行气、按摩、灸法、熨法、针刺、火针、服药等方法,这些方法是可以单独使用呢,还是都要一起施行呢?岐伯说:这些医方,是众人的方法,不是一个人能全部施行的。

黄帝说:这就是所说的坚守一种方法而不失去,就能掌握万物的道理啊。现在我已经了解了阴阳的要领、虚实的道理、过度的偏倾,以及可以治疗的病证,我希望听听疾病的变化、过度传变而导致不可治疗的情况,可以告诉我吗?岐伯说:你问得很重要啊,这道理明白得就像白天清醒,糊涂得就像夜晚昏暗。能够领悟并信服它,精神就能与之一致,完全掌握并运用它,精神就能自然获得。产生精神的道理,可以记载在竹简帛书上,但不能传给子孙后代。

黄帝说:什么叫白天清醒呢?岐伯说:明白阴阳的变化,就像疑惑得到解决,就像醉酒后清醒过来一样。黄帝说:什么叫夜晚昏暗呢?岐伯说:寂静得没有声音,模糊得没有形状,毛折损,腠理张开,正气横逆,邪气蔓延,血脉传变,邪气侵入内脏,腹痛下泄,甚至可以导致死亡,不能使生命存续。

黄帝说:邪气侵入内脏,怎么办呢?岐伯说:疾病先生在心,一天后传到肺,三天后传到肝,五天后传到脾,如果三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半夜,夏天在中午。

疾病先生在肺,三天后传到肝,一天后传到脾,五天后传到胃,如果十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日落时,夏天在日出时。

疾病先生在肝,三天后传到脾,五天后传到胃,三天后传到肾,如果三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日落时,夏天在早饭时。

疾病先生在脾,一天后传到胃,两天后传到肾,三天后传到膂和膀胱,如果十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人定的时候,夏天在晚饭时。

疾病先生在胃,五天后传到肾,三天后传到膂和膀胱,五天后传到心,如果两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半夜,夏天在午后。

疾病先生在肾,三天后传到膂和膀胱,三天后传到心,三天后传到小肠,如果三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早晨,夏天在傍晚。

疾病先生在膀胱,五天后传到肾,一天后传到小肠,一天后传到心,如果两天还不愈,就会死亡。冬天在鸡鸣时,夏天在下午。

各种疾病按这种顺序相传,如果这样,都有死亡的期限,不能用针刺治疗;间隔一脏或二、三、四脏的,才可以用针刺治疗。

二、《灵枢·病传》第四十二的梗概和指导思想如下:

梗概:

病传规律的探讨:文中主要讨论了邪气侵入人体后,在五脏六腑之间的传变规律。例如,邪气先侵入某一脏腑后,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和顺序传至其他脏腑。具体而言,病先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若三日不已则死,且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死亡时间,如冬季半夜、夏季中午等。对于其他脏腑,如肺、肝、脾、胃、肾、膀胱等病后的传变过程及死亡时间也有类似的阐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治疗的局限性:强调了某些疾病传变到一定程度后的严重后果,指出当疾病按照特定的传变规律展到特定阶段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不可用针刺等方法治疗。但如果疾病的传变过程中间隔了一脏或多脏,则病情相对较轻,可采用针刺等方法治疗。

指导思想:

整体观: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邪气侵犯人体后,会在脏腑之间不断传变,一个脏腑的病变可能会累及其他脏腑。这种整体观不仅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病理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行生克理论:依据五行生克的理论来阐述病邪的传变。例如,五行中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同时存在着相克的关系。病邪的传变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五行的生克规律,如肝病可能传脾(木克土)等。这种理论为理解疾病的展变化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

预防思想:通过对疾病传变规律的认识,提示医生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变。在疾病初期,病情相对较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阻止病邪的传变,提高治疗效果。这也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三、对古文深度解析

(一)七律诗赞《周易哲学视角下的〈灵枢·病传第四十二〉解析》:

《赞〈灵枢·病传〉解析》

周易哲思探病传,灵枢奥秘细钻研。

阴阳变化玄机显,虚实相生理道全。

解析精微明至理,穷研深邃悟真诠。

岐黄智慧千秋颂,华夏医风万古延。

诠释:

诗的联“周易哲思探病传,灵枢奥秘细钻研”,点明了以周易哲学的视角来探究《灵枢·病传第四十二》的主题,强调了对其奥秘的深入钻研。

颔联“阴阳变化玄机显,虚实相生理道全”,指出了在解析中体现出的阴阳变化的玄妙之处以及虚实相生的道理,涵盖了周易哲学和医理的核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