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深度解析皇帝内经 > 第23章 古文解析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第1页)

第23章 古文解析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第1页)

一、《皇帝内经》原古文

素问第章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

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

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之主?岐伯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二、以下是对《皇帝内经》原古文的深度解析:

脏腑奥秘之深度解析:

黄帝曾问道:“我听闻方士们对于脏腑的认知存在差异,有的将脑髓视为脏,有的将肠胃视为脏,还有的将其视为腑。他们各执一词,都自称正确,我却不知其中道理,希望能听你详细解说。”

岐伯回答道:“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者,是由地气所化生。它们都深藏于阴,如同大地一般,所以被称为奇恒之府,具有藏而不泻的特点。而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由天气所化生,其特性如同天空,具有泻而不藏的特点。它们接受五脏的浊气,被称为传化之府,不能长久存留,是输泻的场所。魄门也是五脏的使者,水谷不能在此久藏。

我们所说的五脏,是贮藏精气而不向外排泄的,所以是充满而不能实。六腑则是传导运化食物而不贮藏的,所以是实而不能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食物入口后胃就充实而肠空虚,食物下行后肠就充实而胃空虚。所以说,六腑是实而不黄帝五脏是满而不实。”

黄帝又问:“为何气口能单独成为五脏的主宰呢?”岐伯解释道:“胃是水谷之海,也是六腑的大源头。各种滋味入口,先贮藏在胃中以滋养五脏之气,气口也属于太阴。因此,五脏六腑的气味,都来源于胃,而在气口有所表现。五气入鼻后,贮藏于心肺,心肺有病时,鼻子也会出现不适。”

在治病时,一定要观察病人的二便情况,切按其脉象,了解其情志意愿,以及所患的疾病。那些拘泥于鬼神之说的人,无法与他们谈论至德之道;厌恶针石治疗的人,无法与他们谈论至巧之术。那些不允许治病的人,病必然无法治愈,即使治疗也不会有效果。

在人体这个精妙的结构中,脏腑的功能与特性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系统。脑、髓等奇恒之府与胃、肠等传化之府,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而气口作为五脏的窗口,能反映出五脏的健康状况。同时,我们在治病时也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被迷信和偏见所束缚。

这不仅是对黄帝疑问的解答,更是对人体脏腑奥秘的深入探索,让我们对生命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应对疾病的挑战。

三、以下是一些《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

关于养生的重要原则:

原文: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译文: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关于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

原文: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