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北宋]给苏轼当弟弟的那些年 > 第 53 章(第3页)

第 53 章(第3页)

苏景殊和白玉堂假装刚从后院出来,目送各位大佬离开,然后小声嘟囔,“官家刚才的反应不太对啊。”

完蛋,他该不会真的得了看什么都不对劲的后遗症吧?

公孙策劝包拯回去休息,让官差衙役们自去忙活,等周围只剩下他们二个了才低声解释道,“官家求和心切一昧妥协退让,富相公这是怕他重演庆历年间之事。”

苏景殊小小声,“先生,方便说吗?”

白玉堂也好奇的紧,“先生,您坐下说。”

他以前对朝堂之事没有兴趣,就算传到他耳朵里他也不听,朝廷那个鬼样子有什么好关注的,听了只会影响心情。

如今在京城待了那么久,还帮开封府断了足足两个案子,忽然觉得多了解一点也没坏处。

糟心就糟心吧,总比别人谈话时他听都听不懂强。

公孙策还没有说话,两个人就一唱一和的将他拉到凉亭里坐下,桌上的茶水点心所剩无几,一看就知道他们刚才一直在后院儿待着。

“先生您先酝酿一下,我去去就回。”苏景殊端起桌上的盘碟去厨房换新的,不让他们的主讲人吃空盘子。

小少年风一般跑开又风一般回来,看的公孙策哭笑不得。

庆历年间的旧事不是秘密,即便他不说,景哥儿回家问问父兄一样能问出来,没有藏着掖着的必要。

“其实还是庆历年间辽国

趁火打劫要增加岁币之事。”公孙策叹道,“富相公当年两次出使辽国,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本以让辽国退让,没想到官家却悄悄在国书中改变说辞。若不是富相公赴辽途中他怀疑国书与口信不一致打开查看,然后快马加鞭回到京城让官家重写国书,庆历年间那次冲突就不只是增加岁币那么简单了。”

澶渊之盟后宋辽双方互派使节礼尚往来维持了几十年的太平局面,但是大宋在康定二年对西夏的好水川之战中大败,西北战事吃紧,北部边防空虚,辽国便趁机陈兵边境来索要好处。

庆历二年,辽兴宗耶律宗真派南院宣徽使萧特末和翰林学士刘六符为使臣带着他写给官家的信前来汴京交涉,信中大言不惭要“索回”关南土地。

瓦桥关以南的大片土地是先前周世宗从辽国手里抢回来的,陈桥兵变天下归宋,辽国便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先指责周世宗抢辽国的土地师出无名,再指责大宋盯着燕云是图谋不轨,又说西夏李元昊与辽帝有甥舅之亲,且早已向辽称臣,大宋兴师伐夏不提前和他打招呼是没规矩,最后谴责大宋不应该在两国边界上增筑工事添置边军。

劈头盖脸的指责之后图穷匕见,辽兴宗在最后要求大宋将原辽的藩属国北汉的领土及关南十州尽数归还好“益深兄弟之怀,长守子孙之计”,不然就休怪他们不给面子直接挥师南下。

苏景殊一言难尽,“自古以来?他们和大宋掰扯自古以来?”

拜托,真的掰扯自古以来,辽国已经无了好吗?

白五爷对此也是大为不解,“读书人嘴皮子利索,这还不得十倍百倍的谴责回去?”

找茬扣帽子是文人压箱底的本事,自己人互相攻讦骂十天十夜都能不重样儿,怎么对上外人就哑火了?

那是契丹人,中原人眼中不堪教化的蛮夷之人,真拿出本事来打嘴仗对面绝对没有占上风的可能。

如此一来只有一个可能,不是他们骂不过,而是他们不敢骂。

呵,一窝怂蛋。

包大人和其他敢据理力争的大臣除外。

公孙策敲敲桌子,让他们别着急生气继续听,“辽国趁大宋在西北战败想要打大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大宋也不是全无准备,早在辽使抵达边境之前一个月,朝廷便想办法拿到了辽国狮子大开口的具体内容,对辽聚兵幽蓟准备开战也有所察觉,北地各州调兵遣将,如果真的要开战,辽国也没那么容易南下。”

割地求和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愿意给辽国输送银绢来求得太平的朝臣很多,因为银绢皆取自百姓,官员的俸禄分毫不用减少,只要事后巧言粉饰一番,大宋依旧是那个繁华富庶的大宋。

割地求和就不一样了,但凡有谁真的敢说把关南之地送给辽国来维持两国邦交,天下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他淹死。

石敬瑭为什么是千古罪人?大宋为什么边陲不宁?还不是因为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出去导致中原门户大开!

朝臣愿意增加银钱丝绢去让辽

国暂时消停,但是绝对不会同意割地来求和。

不愿意割地是一回事儿,不敢和辽国交涉又是一回事儿。

辽国大军压境,朝中一片惊惶,官家问谁可以出使辽国时满朝文武都不敢应命,只有时为宰相兼枢密使的吕夷简吕相公向官家举荐当时还不是宰相的富相公。

欧阳公欧阳修怕此次出使会重演唐时颜真卿出使淮宁节度使李希烈之事,颜真卿一代名臣,先被当时的宰相卢杞排挤出使,后被李希烈扣押,最终遇害,与富弼富相公的处境何等相似。

欧阳公请命将富相公留在京城,奈何吕相公将奏报压下不曾上报官家,而富相公也没有推辞,直接接受举荐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辽国。

辽国在国书上大肆指责大宋,富相公便带上将那些指责一一驳回的国书,辽国那边也清楚大宋的底线,口舌之争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切实得到多少好处。

富相公和辽国使臣萧特末谈了许久,那萧特末胸有成竹,不再掩饰南行的真正目的,将临行前辽帝说的要求都告诉了富相公。

大概也是觉得要的太多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还建议富相公回去后和官家说辽帝的要求能给就给,实在不能给挑一件来搪塞他也行。

谈判就是这样,开场先要个大的,然后再慢慢讨价还价。

富相公回京后将辽使提的要求尽数汇报给官家,辽使都建议实在不行只答应一项就行,官家却怕只答应一项不稳妥,因此同意了增加岁币以及将宗室女子嫁给辽国皇子来和亲两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