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一叶书库>大明:我爷爷朱元璋 > 第1156章(第1页)

第1156章(第1页)

第1156章

朱雄英准备在学院内讲一场爱国思想教育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洪武大帝的耳中。

此时的洪武大帝与太子朱标,刘三吾等人,正讨论着一些朝中的事情,得知这样的消息,两人决定也乔装打扮一番,去听听朱雄英会说些什么。

距离午时尚且还有半个时辰(一个小时)的时间,朱雄英就携带着朴狗儿去往了学院,马思思与戴茜儿则留在了寝宫。

学院内,宋濂,刘伯温,戴思恭,李文忠,邓愈,楼英等人都在等待着朱雄英的到来。

等到朱雄英闪身出现时,宋濂问道:“殿下准备讲哪方面的内容?”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先生莫要心急,待会儿呀,您就知晓了。”

刘伯温打趣道:“殿下这还打哑谜呢。”

朱雄英轻轻一笑说道:“待会儿先生们就知晓了。”

时辰很快就到了,校场内,四个学院的学生们都已经列队整齐,等待着朱雄英了。

好在朱雄英并没有让学生们等待多长时间,很快的就出现在了台子上,而洪武大帝与太子朱标,则在附近一座阁楼中,目不转睛地盯着朱雄英。

待的用茶水漱了口以后,朱雄英看着台下的学生们说道:“受宋先生,刘先生的邀请,今日孤来此给你们上一趟思想课,其实所谓的思想课,也就是爱国思想教育。”

:“我们华夏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源远流长,如果说华夏民族爱国主义精神萌芽于尧舜时期的话,那么经过周公到孔子,则使华夏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完成了奠基。那么,其奠基的主要精神是什么呢?”

:“今天孤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要义,首先表现为坚决维护大明的主权、统一和尊严。因此,华夏的独立与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要求,而大明就是在驱赶了那些草原人以后,才真正的完成了我们华夏民族的重新统一,说简单点那就是我们同属与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就是华夏族,我们要时常以华夏人为荣,以勾结其他番邦异族为耻辱。”

:同学们,《尚书》开篇歌颂尧帝,“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听的朱雄英引用了《尚书》中的句子,洪武大帝脱口说道:“以后谁再说咱大孙不读经史典籍,咱可绕不了他。”

刘三吾笑了笑说道:“殿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非吾等所能比呀。”

朱标看着刘三吾说道:“刘相,您也太夸张了吧。”

:“一点都没夸张的意思,殿下您继续听就知道了。”

朱雄英继续说道:“从以上这些话中可见,虽然尧帝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时期,还没到真正的“国家”阶段,但已经有了“家族”与“万邦”观念,并追求“协和万邦”的和谐局面。而到了舜帝时代,“天下”观念也已显现,“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意思就是陛下光照天下,天下苍生百姓,万邦贵贱之民,都是陛下的臣子。”

:“这种观念到了周公时代,随着国家意识的强化,则进一步明朗化。《诗经·小雅·北山》歌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尚书·五子之歌》篇说:“明明我祖,万邦之君。”《尚书·武成》篇曰:“垂拱而天下治。”。”

朱雄英一直讲着,从周公,一直讲到了孔子,最后朱雄英继续说道:“从周公到孔子所形成的忧患意识,给后人以巨大影响。古往今来的爱国志士仁人,无不心系天下万民,无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千难万险矢志不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