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手,把嘴闭上!都起来,该干嘛干嘛……大副,给各舰信号,让舰长到旗舰集合,等人来齐了去舱室里叫朕!你也去换身衣服,此事先不要和任何人提起,朕回京之后自会去问朱海鸥和黄南平。”
俗话说的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洪涛之所以当众失态这么大火,只因心目中军队的标杆海军里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官僚现象,让他非常失落。
满打满算还不到三十年,苦心经营的海军就进入了退化怪圈,开始人浮于事了。出现了问题,不说全面分析利弊,及时调整,却为了免责和图省事儿,拿遵守规则当挡箭牌敷衍糊弄。
规则如果是一成不变的,那当年自己就不应该违背祖制搞新政,也不应该大规模建立海军。不能说皇帝定下的规矩,就得一代代盲从下去。
在建立军规包括大明律之前,自己就与执行部门明确强调过不止一次,规则都是有时限性且不完美的,总会有不合适和不合理的地方。
不怕有缺陷,现了缺陷及时弥补就可以,大理寺和各级参谋部的职能当中就有这个功能。可是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人懈怠了,有些人疏忽了,有些人则忘记了。
此时必须下重手,用疼来唤醒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不过这件事无法在此时做,也犯不着因此搅乱了已经准备好的计划,来日方长,时间还够。
如此一支大舰队突然出现在海面上,着实让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吃了一惊。如果不是看到桅杆上悬挂的黄龙旗,科恩总督差点以为大明帝国要与联省共和国翻脸呢。
这个念头几乎伴随着他任职东印度公司印度委员会总督的所有时光,而且经常在噩梦中出现。每当被半夜惊醒时,他都会从总督府的二楼阳台上向海面眺望,用事实来说服自己不要瞎想。
做为联省共和国、乃至全欧洲绝无仅有能与大明皇帝见过几次面、聊过几次天、还探讨过经济和战略的官员,科恩自始至终不认为大明帝国会是联省共和国的长期盟友。
原因有三:先大明帝国与联省共和国的体量相差太多了,随着时间推移越差越多。这个体量除了领土面积之外还包含了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军事规模等诸多参数。
联省共和国无论占据了多少海外资源,在大明帝国面前仍旧是个小不点,几乎在每个参数的比较当中都处于绝对劣势。
人与人的交往讲究门当户对,国家与国家的关系,门当户对更重要。如果双方的综合实力不在差不多的水平上,弱势一方必定要依附于强势一方,否则是无法长期相处的。
其次是大明帝国近些年的展趋势。做为印度总督,科恩必须也只能常年居住在巴达维亚城,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当地人和大明人,也就能更深层次的研究其文化和性格特征。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大明帝国在整个亚洲非常独特,几乎没有任何相像者。和所有亚洲国家相比较起来,更热衷于商业,且正在不断扩张势力。
谈到扩张,古有蒙古帝国,现如今有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萨菲帝国,也都非常热衷扩张,且也正在扩张,为什么要说大明帝国非常独特呢?
这就是科恩研究出来的成果,他现大明帝国的扩张与其它亚洲国家比起来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并不是盲目吞并身边的每一个国家,而是很有选择性的精挑细选。
比如安南和吕宋岛,在吞并了这两个地区之后,大明帝国就有了两个重要的海上基地,从而把势力辐射到整个南洋,包括香料群岛。
而这两个地区也不仅仅是战略位置关键,还存在着基础建设相对完善、文化属性相对接近的特点。换句话讲,吕宋岛和安南地区的开度更高,更方便占领之后的管理。
实事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吕宋和安南已经成了大明帝国的正式省份,且各方面的同化工作都进行的比较顺利,不光成为了大明海军的主要基地,还为大明帝国提供了充足的粮食、木材等自然资源。
把吕宋换成婆罗洲、把安南换成柔佛,虽然战略地位更重要,管理难度却要上升好几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获得收益,算起来远没有吕宋和安南的性价比高。
很难说这不是经过精心策划和计算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位统治者和他的大臣们会用蒙的方式选择战略方向,还一蒙一个准儿。
如果不信那就再看大明皇帝的下一个大手笔,恩鸟港。当时连科恩自己都想不通大明皇帝为何要帮助东印度公司运送货物,还为此在遥远的好望角投入巨资建造港口。
以当时大明帝国的海军力量,完全可以把东印度公司的势力从南洋驱逐出去,进而霸占香料群岛的所有利润,再通过葡萄牙人向欧洲各国贩运。
葡萄牙人保证会非常乐意担任这个角色,如果需要的话,他们甚至愿意帮助大明帝国一起攻击东印度公司的船只。所以说这么干的难度一点不比建设恩鸟港高,获利还更多。
可是经过这些年的亲身感受,科恩终于想通了其中的原委,至少是部分。大明皇帝真不是不懂做生意,也不是看不到高额利润,而是太奸诈太狡猾。东印度公司才是傻子,活活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
如果大明皇帝驱逐东印度公司,选择与葡萄牙人合作,等到欧洲的宗教战争一打起来,就会遇到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葡萄牙商船很难通过英吉利海峡把货物向欧洲北部运送。
因为英格兰和法国完全控制了英吉利海峡,遇到西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只会追着打,同时失去了香料群岛的联省共和国船只也不会饶了他们。
至于说葡萄牙和西班牙到底是不是一条心,外人才不会搭理,既然是一个国王,那就一起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