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听见参知政事钱伯华说:“是呀,这几起案子都由大理寺查,简直就是由大理寺说了算,这就算了,这几起案子查来查去还都是承王府所为,这很不合常理。”
“首先说这个高力赫案,明显就不是承王府所为,但大理寺硬要往承王府这带,这充分说明大理寺在混水摸鱼,还有大理寺虽然放刘知谏回府了,却重打了刘知谏的板子,连官家都没下旨,大理寺哪来的狗胆处罚刘知谏?”
参知政事钱伯华这话接的好。
钱伯华似乎有这样一个特点,凡是庞贤东讲了,他必定全力附和,反过来庞贤东亦是如此。
但有一个人对庞贤东提重审高力赫案很不爽,这人不是别人,正是中书侍郎郭亦镇,为啥呢?
因为这正是中书侍郎郭亦镇的痛处,是他建议将所有案子推给大理寺的。
虽然是郭亦镇建议的,但也是刑部不肯接,没得办法才推的。
某些不聪明的大臣却看不到这一点,他们私底下就是责怪中书侍郎郭亦镇决策失误,让大理寺白捡了这么一个大漏。
中书侍郎郭亦镇急于岔开这个话题,刚好参知政事钱伯华提到了处罚刘知谏之事。
中书侍郎郭亦镇便觉得这是一个岔开话题的机会,马上对这展开了一波声讨。
“各位大人,大理寺实在是不像话,未有君命敢处罚四品官员,简直太猖狂了,我们必须替刘知谏讨回公道,朝堂之上必须要大理寺作出合理解释,否则便要追究大理寺擅自决定的责任。”
“不知郭侍郎准备怎么替刘知谏讨回公道?还有如何逼大理寺作出合理解释?”
一直在旁没作声的三司使韩秉突然开腔了,并且是一副质问的口吻,这让众大臣有些吃惊。
要知道三司使韩秉自从承王妃出事后,无论在朝堂上还是在中书门下都缄默了许多。
这或许是三司使韩秉想蛰伏,亦或许是三司使韩秉心虚了,才导致他一直保持缄默。
不过三司使韩秉这样说,很明显是针对中书侍郎郭亦镇。
是中书侍郎郭亦镇哪没做好吗?还是中书侍郎郭亦镇哪得罪了三司使?
中书侍郎郭亦镇不知,但他话还是要说的。
“韩大人,下官还在考虑这个问题,一时半会不能回答,之所以先提出来就是为了集思广益,让大家共同来对付这个可恶的大理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书侍郎郭亦镇缓缓而道,算是答了三司使韩秉的问题。
三司使韩秉显然不满意郭亦镇的这个作答,他把对林哲的愤怒全发给了郭亦镇。
“郭侍郎,你怎么能还没想好呢?现在大理寺都欺到眼皮底下了,你磨磨蹭蹭还在等什么?想等大理寺再度出手再行动吗?”
三司使韩秉仗着比中书侍郎郭亦镇官大,对中书侍郎郭亦镇己然是很不客气了。
中书侍郎郭亦镇看三司使韩秉这样玩针对,心里早想发火了。
怎奈这里有这么多同仁,发火影响不好,他只能先忍一口气。
“韩大人,你不要以为大理寺好对付,不客气的讲,有官家支持的大理寺根本没办法对付,你若不信可以去试一试。”
“郭侍郎,既然对付不了,那你还讲什么?”
三司使韩秉依就抓着中书侍郎郭亦镇不放,把议事堂的气氛也搞紧张了。
中书舍人陆飞扬见气氛不对,忙站了起来。
“各位大人,下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禀告,下官要讲的事与张权知有关,经过下官的努力,张权知终于同意与我们合作了。”
“是暗地里的,明面上他还是官家的好忠臣,张权知一同意,下官即将十万贯的银票给了他,他是欣然接受的,由此可以看到这个张权知也是比较贪财的,这么多年张权知一直被我们盯着,啥也贪不了,也是穷怕了,区区一张十万贯的银票在手便欣喜若狂,真是很让人很无语。”
中书舍人陆飞扬特意贬损了一下张尤安,想通过这个把气氛弄轻松一点。
中书侍郎郭亦镇甚是聪明的,明白这一点马上跟进。
“确实,张权知能够弃暗投明,这说明他不蠢,当然这与陆舍人的努力分不开,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利用开封府打击大理寺。”
中书侍郎郭亦镇为转移对他不利的话题,也是煞费了苦心。
三司使韩秉依旧不肯放过中书侍郎郭亦镇,再度刁难郭亦镇。
“郭侍郎,你就别让大家出主意了,你想个办法就行了,郭侍郎你这么能干,你不能想一个好主意么?”
三司使韩秉摆明是跟中书侍郎郭亦镇杠上了,总要中书侍郎郭亦镇拿主意出来。
弄得中书侍郎郭亦镇很被动,中书侍郎郭亦镇不知道韩秉为啥总要针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