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
阳光还没来得及完全驱散夜里的凉意,刘醒非就从床上挣扎着爬起来。
昨晚上懂的都懂,刘醒非是折腾了一宿,总算从母老虎的口中得到了老茶馆的消息。
此刻脑袋昏昏沉沉,身体也像灌了铅似的,每挪动一步都带着沉重的疲惫。
走进厨房,看着桌上简单摆放着的早餐,实在提不起什么胃口,随意对付了一两口,就放下碗筷。
这时,李小乙和锦小天两个孩子正背着书包准备出门,他们那朝气蓬勃的样子,和刘醒非此刻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
刘醒非抬手在他们头上轻轻拍了一巴掌,说道:“在学校听话,好好学习。”
两个孩子冲我嘻嘻一笑,毫不理睬刘醒非的话,蹦蹦跳跳地出了门。
刘醒非整理了下自己,便朝着那个地方出——京四九精神病院。
没错,刘醒非要去的就是那里。
刘醒非要见的人,是曾经茶馆的大先生、老掌柜。
可那都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啊!
想起当年,那茶馆可是红极一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茶馆里谈天说地、喝茶听书,老掌柜总是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长衫,笑盈盈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
后来呢,时代的浪潮滚滚而来,先是把茶馆改成了一家歌舞厅。
那时候,歌舞厅里灯光闪烁,找来了一大群姑娘,穿着高开叉的裙子,随着嘈杂的音乐跳高抬腿,大露大腿,跳着艳舞。
这样的场景,和曾经茶馆里的文雅氛围截然不同。
你说,这样的舞厅能一直开下去吗?
果不其然,没多久就给关了。
再后来,这里又变成了一间理店,接着又成了五金厂。
时代不断更迭,旧时代的痕迹,就这样一点点被抹去,再也找不到了。
如今的刘醒非,站在这岁月变迁的洪流里,去京四九精神病院看望老掌柜,也不知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怎么好好的就进精神病院了呢?
刘醒非身处这压抑阴森的精神病院,四周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气息。
为了得到老王掌柜的消息,刘醒非花了一点小钱,打通了关系,再加上老婆李小丽的一些人际关系网,终于帮他搞到了王老掌柜的档案。
当这份档案摆在刘醒非面前时,他迫不及待地翻开,一段尘封的往事就此缓缓展开。
王老掌柜,原名王有田。
单听这名字,就能大致猜到他的家庭境况。
在那个靠土地为生的年代,名字叫有田,也就意味着家里没有赖以生存的土地,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谋求生计,年幼的王有田背井离乡,被送到了城里大伯王老掌柜的店里。
大伯王老掌柜膝下无子,便将王有田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抚养。
在那小小的茶馆里,老人把自己一辈子对茶馆的深厚情感,如同涓涓细流,一滴一滴、毫无保留地浇灌在了王有田的身上。
他手把手地教王有田如何选茶、泡茶,如何招呼客人,如何经营茶馆的大小事务。
王老掌柜离世后,王有田顺理成章地接手了茶馆。
他凭借着多年来学到的本事和自己的努力,将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在那一段时间里,生意兴隆,还赚了不少钱。
他本以为日子会这样平稳地过下去,然而,好景不长。
很快,全国局势急剧恶化,军阀混战不休,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各种各样稀奇古怪、名目繁多的税如同雪花般纷纷飘落,压得王掌柜喘不过气来。
无论他如何苦苦支撑,都难以抵挡这如潮水般涌来的重负。
还没等他缓过神,又有恶霸盯上了他的茶馆,想要把他的店子占走,改建成歌舞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