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音懒得搭理刘青春,就拉两个孩子说,“我们回家了好不好?”
昔昔说,“不要,我要在这里陪叔叔。”
莞莞也说,“我要和叔叔一起回家。”
昔昔急忙下床,小步子噔噔噔跑到魏承安的床边,拉着他的手说,“叔叔,你什么时候出院?”
魏承安说,“可能中午吧。”
昔昔转头看向池音,“那我们中午才回家。”
两个小孩不回去,但池音是要回去的,前天培育的佛手瓜发芽了,该埋在后院的瓜棚底了,买的缝纫机她也想试试使用效果如何。
吴仁上班去了,阿森也去工地干活了。
刘立群和魏承安还聊着工作,池音准备走时,魏承安注意到她的动静,抬头看过去。
察觉到魏承安的眼神,池音也向他看过去,漆黑的眸底仿佛含着一汪深海,池音感觉心肝一颤,不敢再多看。
她这是怎么了?
难道晚擦药惹出来的心虚?
可那种情况下,她不擦叫谁擦呢?
正胡思乱想时,昔昔和莞莞像小炮弹似的从池音身旁冲出去。
池音忙着跟上,“你们去哪里,小心点,别摔着啦!”
身后传来陈秀萍的话,“两孩子看昨天捞的小鱼已经没气了,说要去卫生院门口的那条溪里再捞捞。”
是了,卫生院门口有条清得能见水底石头的小溪,不深不浅,正适合小孩子捞鱼捞虾。
昔昔仰着小脑袋,眼睛亮晶晶的向陈秀萍,“陈阿姨,我要渔网,你给我变个渔网嘛。”
“我也要我也要。”莞莞贴在陈秀萍身边,使劲点头附和着。
陈秀萍笑眯眯的一手拉着一个,“这里可不是鱼塘,阿姨找不到渔网,不过阿姨知道有一种替代渔网的捞鱼方式,走,阿姨带你们去。”
陈秀萍讲话时脸上表情带着几分神秘,成功勾起了两孩子的好奇心。
池音站在卫生院门口,望着两孩子拽着陈秀萍脚步快得像要飞起来的样子,心里很是欣慰。
卫生院在沿河县的新城区,回家的路恰好要经过菜市场。
八十年代家家户户都在为生计精打细算,手里攥着钱也不乱花乱买,池音也是,巴不得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只是路过菜市场她走着走着,就不由自主地开始想,小叔子对她母女三人重情重义,现在人家生病了是不是得买只鸡补一补?
1987年大部分买卖还是凭票供应,但上头政策也有些松动了,体商户也逐渐合法化,像菜市场,路边摊,都实行现金交易的方式。
池音的目标明确,看到有个摊主面前有个用背篓罩着的物件,就走过去问价格。
摊主伸手去背篓抓住鸡的脚,拎出来,提到池音面前说,“妹子,我跟你要的两块五块钱真不贵,这是我自己养的鸡,平时就放在后院捡些小虫子吃,那肉可有营养了,炖出来的汤鲜着呢。”
那小公鸡鸡冠红润,毛色鲜艳,警觉性老高,鸡爪有厚厚的一层老茧。
池音耐心地蹲下来跟摊主讲价,“阿叔,你直接给我个优惠价,老实说我看上你这鸡了,家里养的鸡要是都跟它长得一样,那以后咱们就长期合作。”
摊主对池音说的来了兴趣,“行啊,我可以给你优惠,你说合作是怎么个合作?”
池音笑着说,“我家里有两个孩子,得长身体,吃鸡肉喝鸡汤是少不了的,只是我们没条件自己养,这样,往后你可以一个月往我家里送两次鸡,那,阿叔的优惠价是多少呢?”